行业动态
2025年大宗物流行业多式联运枢纽布局规划

阅读数:2025年04月22日

随着中国“双循环”战略的深入推进,大宗物流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2025年作为“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多式联运枢纽的布局优化将成为提升大宗货物运输效率的关键突破口。

当前我国大宗物流存在明显的结构性矛盾:铁路、水路等低碳运输方式占比不足30%,公路运输仍承担着60%以上的大宗货物运输任务。这种不合理的运输结构不仅推高了物流成本,更造成了严重的碳排放问题。为此,国家发改委联合交通运输部正在制定《2025年多式联运枢纽建设专项规划》,计划通过“三横四纵”枢纽网络重构物流格局。

规划中的核心布局包括:

1. 沿海枢纽群:以上海洋山港、宁波舟山港、广州南沙港为核心,打造“海铁联运”示范走廊,重点服务铁矿石、煤炭等大宗商品进口需求。

2. 长江经济带枢纽带:在武汉、重庆、南京等节点城市建设“水铁公”多功能枢纽,提升长江黄金水道运输效能30%以上。



3. 陆港联动枢纽:西安、乌鲁木齐、昆明等内陆城市将建设“中欧班列+公路集散”特色枢纽,预计可使中亚方向大宗商品运输时效提升40%。

技术创新将成为枢纽运营的关键支撑。规划要求所有一级枢纽在2025年前完成智能化改造,包括:

- 部署5G+北斗的精准调度系统

- 建设自动化集装箱转运中心

- 应用区块链技术的货运单证平台

这些措施预计可使枢纽中转效率提升50%,货损率降低至0.3%以下。

在政策保障方面,将建立“枢纽建设专项基金”,对符合标准的多式联运枢纽给予最高30%的基建补贴。同时推行“一单制”改革,实现不同运输方式间单证互通,预计可减少通关时间8-12小时。

值得注意的是,该规划特别强调枢纽布局与产业需求的深度耦合。例如在京津冀地区,将围绕首钢、河钢等钢铁企业布局“门到门”铁矿砂联运通道;在长三角地区,则为汽车产业集群配套建设零部件专用联运网络。

专家预测,到2025年该规划全面实施后,我国大宗物流成本有望降低18%-22%,多式联运比例将提升至40%以上,每年可减少碳排放约1.2亿吨。这不仅是物流效率的革命性提升,更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

未来三年,建议相关企业重点关注枢纽周边仓储用地储备,提前布局转运设备投入,并培养复合型联运人才。只有把握住枢纽经济的集聚效应,才能在大宗物流新格局中赢得先机。



*凡本网注明来源:“大道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福建大道成物流科技有限公司,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大道成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

上一篇:大宗货物运输中的防泄漏应急处理技术

下一篇:大宗物流企业绿色物流认证申请指南

最新推荐
预约产品演示

感谢您对大道成的关注,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男     女    
Baidu
map